馬太福音14章22至33節 (和合本)
14:22 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去,等他叫眾人散開。
14:23 散了眾人以後,他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裡。
14:24 那時船在海中,因風不順,被浪搖撼。
14:25 夜裡四更天,耶穌在海面上走,往門徒那裡去。
14:26 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就驚慌了,說:「是個鬼怪!」便害怕,喊叫起來。
14:27 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
14:28 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
14:29 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
14:30 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
14:31 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
14:32 他們上了船,風就住了。
14:33 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說:「你真是 神的兒子了。」
查經問題
- 經文內出現的人物有? (答案:耶穌、眾人、門徒、船上的人)
太14:22-23
- 耶穌催門徒上船的時間是? (參查經材料)
- 耶穌又為何要“催”門徒上船?(參查經材料)
太14:24-25
- 太14:24 (今次)與太8:24 (上次)比較,門徒的船遇到風浪的程度有何不同?
- 為何耶穌要在海面上行?1. 發生時間發生在_________(答案:四更天) 2. 當時耶穌與門徒的距離是______(參考「約6:19」) (答案:十多里) 3. 因為他是 ______(答案:神)
太14:26-27
- 26節,門徒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走,就______(答案:驚慌)了
- 27節,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______(答案:是我),不要怕!」
太14:28-33
- 28節,「如果是你,請叫我」 - 彼得的語氣怎樣?
- 29節,「你來吧」 - 耶穌的語氣又是怎樣?
- 彼得既然成功下到水,最後見風甚大,就______(答案:害怕)。
- 33節,船上的人看到全程耶穌和彼得互動,最後彵們行動的反應是?
- 試從以下幾方面比較彼得和其他門徒的分別?
- 身體狀況 (參考答案:白天,大家都經過一天忙碌,包括耶穌講道和接待五千人的安排。晚上,又要面對風浪船不順。身體已經非常疲乏)
- 遇見神的反應(14:26) (參考答案:大家很驚慌,即使才剛經歷完五餅二魚的神跡)
- 主動嗎? (參考答案:明顯地彼得較為主動,在27節耶穌表明身份後,彼得馬上去求證,而且又會願意下水走向耶穌)
- 面對神疑惑嗎?(參考答案:彼得第一次驚慌(26節)是害怕的疑惑、第二次耶穌表明了身份,仍反問耶穌的疑惑(28節)、第三次只風大而害怕的疑惑)。而其他門徒在26節有害怕的疑惑,其他則沒有更多記敘)
- 信心足夠嗎? (參考答案:彼得雖然疑惑,但耶穌叫他下水,他沒有仍有信心下去,可是在水上仍不夠信心而下沉)
- 領受方式不同嗎?(參考答案:彼得與耶穌互動直接,也可以第一身領受,而門徒是透過彼得與耶穌的互動而領受,但兩者的結果都是一樣要拜服他)
查經材料
- 破冰題:有沒有試過被人或被神催逼的經歷?當時的感覺如何?(帶組可以先分享,其他組員如沒有可以分享也不必勉強)
- 經文背景:前段經文講述耶穌在白天時講道,但因天將晚,門徒擔心食物不足的事情,而之後耶穌便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跡,喫飽了五千人。
- 一、馬太福音14章22至25節
- 耶穌為什麼要催門徒上船?
因為耶穌需要獨自上山去禱告。這件事是發生在五餅二魚之後,耶穌在這裏告訴我們即使神的工也不能忽略禱告。而神也有自己的心意希望人跟隨去做,所以要催促門徒上船。
另一原因,神跡是在五千人面前而行,眾人都非常驚訝,有意擁立耶穌作為地上的王。可是這並不是耶穌的心意,因此耶穌希望離開群體獨自上山去禱告。
- 當時門徒遇到什麼困難?
「因風不順,被浪搖撼」
其實門徒中有不少漁夫,比一般人更有經驗、能力、辦法去應付大海的挑戰,更重要,經文沒有記載門徒放棄,船仍然在行駛。以與上一次馬太福音八章24節比較,那次船「被波浪掩蓋」,絕對能導致喪命的經歷,那時耶穌在船上,他們苦求耶穌。而這次耶穌不在身邊,但這次他們沒有嘗試呼求耶穌。雖然剛才眼見過五餅二魚的神跡,但困難中卻忘記尋求耶穌的幫助。我們面對生死的困難時,總會尋找耶穌的幫助。但有時稍有不順意或遇到一點難題,我們總會先嘗試以自己的能力或方法去解決,忘記謙卑尋找耶穌的心意和幫助。
- 為什麼耶穌要在海面上行走?
一、當時是已經是四更天,二、約翰福音六章19節告訴我們,船已經行了十多里,三、因為耶穌是神,在水面上行走本來就是普通的事。
- 馬太福音14章26至27節
- 門徒有什麼反應?為何有這樣的反應?耶穌又如何反應?
當時的情況是,門徒經過一天的忙碌 (耶穌講道,五餅二魚等接待安排),然後又要面對風浪而搏鬥了一整晚,門徒那時的身體已經非常疲乏。加上當時正值天黑的時分,根本看不見四周的環境。所以門徒容易產生驚慌,以為有鬼怪。
而耶穌則「連忙」對他們表明身分。而耶穌「連忙」的回應表示反應「很快速」,而「是我」兩個字,表示一個份量十足、使人安心,而且強而有力的回應。參考
路加福音五章10節,耶穌對彼得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
馬太福音28章10節,耶穌在復活後對婦女說「不要害怕,去告訴我的兄弟,叫他們去加利利,在哪裏見到我」
- 耶穌會表明自己身份,安定門徒。但有沒有想過,耶穌為何不直接去平靜風浪呢?
其實耶穌與我們同在,但不代表危機不存在,而是是告訴我們,神同在,無需害怕。
- 馬太福音14章28至33
- 彼得的動機是什麼呢?為何耶穌說你來吧? 28和29節的語氣有何不同呢
聖經沒有交代彼得的動機,馬太福音14章28節中「請叫我」是必須的命令語氣, 29節中耶穌「來」雖然亦有命令的意思但是語氣上較為溫和和樂意。這都是原文用字所帶出的意思
- 如果你是彼得。會主動要求下水,走到耶穌裏面嗎?
思考一下,我們的性格如何影響影響我們經歷上帝
- 在彼得這次經歷中,為什麼彼得會下沉?
因為彼得沒有定睛在耶穌。一開始,彼得懷疑是否耶穌,到下水將目光放在受造物而非主。顧慮、疑惑使他沉下。而且彼得起初對耶穌的說話,帶點挑戰和冒犯。在剛經歷了五餅二魚的神跡後,在耶穌說「是我,不要怕」後,彼得仍然質疑和疑惑。最後,當彼得沉下去,他再次發出呼求(30節)「主啊,求我」。與28節比較,這是直接和迫切的呼求,可見這個彼得已經沒有談條件的地步。
- 你們有沒有在經驗試過領受耶穌恩典之後又忘記祂呢?
- 其他門徒的反應是什麼?
其他門徒觀察到彼得與耶穌的互動,最後彼得和門徒都拜伏耶穌。其實同樣地觀察別人的經歷,聽別人的見證一樣學到神給予的功課。
- 你認為彼得直接表達互動,或是其他門徒等候觀察,那樣像你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