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冠疫苗出現之後,聽到有人認為這支疫苗是獸印,是撒旦的記號。起初我不在意這個謬誤,以為這個觀念是歸咎於少數愛把末日、永死放大的信徒,或者異端,但近日發現原來身邊好多往日強調救恩、盼望的弟兄姊妹都因此而被嚇倒。

 

真的不想被這些謬誤的聲音大過真理,用愛心說成實話是基督徒本分和責任,因此,我有感要去拆解這個謬誤,讓願意明白的弟兄姊妹能夠靠主的信心過得勝的生活。

 

牠又叫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受一個印記。除了那受印記、有了獸名或有獸名數目的,都不得作買賣」(啟13:16-17

這是謬誤的來源是對這節經文的誤解,指現今沒有打疫苗(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受一個印記)就不可做日常生活(不得作買賣),用這節經文直接代入現時因市民無打疫苗而被限制生活的場景。

 

  • 過於簡單看聖經的謬誤

首先,我認為如果單一節經文可以解作現在的場景,那麼神學、釋經、解經、教義等便變得無意義,因為單純以一句一解,一節一用的方式讀聖經完全把聖經的宏觀性和整體性忽略掉。這個邏輯可以今時用這一句、那時用另一句,總之「套用」到某個場境便看似理解聖經。弟兄姊妹,聖經不能這樣讀的!我們需要有更宏觀的眼光去理解聖經,不單宏觀至整卷啟示錄,也要與整本聖經其他書卷互動、結合才對的。舉例,羅馬書13:1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和合本),所謂「在上的」指governing authoritiesNIVNASB),中文新譯本「政府的權柄」,如果單從字義去理解一節的經文,人民根本不需要分是非黑白,應該人人都當順服政府,對嗎?當然不是!羅馬書作者保羅自己本身就不是這樣的人。所以讀聖經不能單看一棵樹而忽略一個森林。

 

啟示錄是一本天啟文學書卷,天啟文學很多的不真實的象徵。那個謬誤解釋啟13:17時,認為印記是一個象徵、獸又是一個象徵,那麼買賣呢?謬誤認為買賣就不是象徵,是現實中真的不能買賣。這個是否合理呢?我不知道,因為聖經沒有說明。買賣什麼呢?不知道,因為聖經也沒有提及。那麼聖經有那些地方還有「不得作買賣」的啟示嗎?有,其中之一是耶穌進入聖殿趕出做買賣的人(太21:12、可11:15、路19:45、約2:16)。一件四卷福音書都有提及的事件。這樣,可以知道不是所有買賣都是神所喜悅的。那麼啟示錄所表達的與四福音提及的是同一類買賣嗎?我不會在此下定論,原因都是一句,聖經沒有提及,但很有可能是神不喜悅的買賣。

 

  • 道德倫理判斷與尊主為榮的實際應用

另外,天啟文學的特點之一是帶有社會和政治的回應,相對道德倫理的教導比較少,寫作的主要目的不是叫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等道德判斷,而是要啟示神自己。所以,約翰的目的更不會是叫人不要去打疫苗,打疫苗便是打了獸印等道德的判斷。如果神把人要遵守的倫理關係也用象徵隱喻的方式表達,讀者根本不會明白,也不懂衡量現實生活處境。神要把道德倫理表達會如保羅書信般的處境性教導,以羅馬書14:14為例「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羅14章中保羅便直接教導羅馬教會的信徒「凡物沒有不潔的」,是情境決揀的實際應用,不用象徵、隱喻、令人捉不透的內容。聖經是歷史的書寫,不會有疫苗、互聯網等現今之物,但通過大原則的教導信徒仍可以回應今日的處境,再以羅馬書14章為例,吃與不吃、守日不守日,真正道德倫理的決揀時,聖經教導的原則是信徒的生活要以神為中心,「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 神已經收納他了。」(14:3)、「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14:5)、「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14:8)。

 

或許對個別信仰扎實的信徒來言,不打疫苗對個人與神的關係可能沒有很大的影響,但現實的處境就是無打疫苗不能返教會聚會、某些地方不能宣教、基督教群體的解體加速而教會被取締的風險增加,但信仰群體、人與人的關係、福音事工卻受損或被蠶食,這樣是否聖經教導?我同意打疫苗與否對個人屬靈經驗不會造成直接的影響,但神喜悅的並不出於一支針,而是信徒向主作出行動的心。「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著我的救恩。」(詩50:23)、「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我確信若我真的因為疫苗而受損,也必是為主受損。

 

  • 棄絕以撒旦為中心的思路,重回以神為中心的生命

打了疫苗的人就是有獸印,就是拜撒旦的人,會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直到永遠,這個心態和思路未免過於把撒旦成為中心,突出了懼怕、惶恐為中心。如上所言,我對用單句經文套用生活場景有所保留,但必要對「印」作詮釋的話,為何不選擇「地與海並樹木,你們不可傷害,等我們印了我們神眾僕人的額。」(啟7:3)中上帝的印呢?「印」不是獸的「專用工具」,神也藉著「印」來揀選祂的僕人。我們人類有能力去肯定作上帝的審判嗎?怪不得保羅說「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羅14:4)。

 

再者,「我信打疫苗是收了獸印會落地獄」和「我信永生上帝能到天堂」是兩種概念。前者的信是Doing Something,即是我做/不做某動作,我會有不同的結果;而後者的信是Being Something,即我認某樣東西,我會有不同的結果。昔日,馬丁路德進行宗教改革正是糾正了羅馬天主教灌輸信徒罪疚感和恐懼的行為,反對把耶穌的形象塑造成極具威嚴來不斷勒索信徒行大量「善功」,令信徒掙扎着想要得到神的赦免和談上得救條件。基督教的教義是因信稱義、追求成聖,而非羅馬天主教先成聖(行善功)後稱義的得救觀。只用一個行為(打不打疫苗)就斷定人到底上天堂或落地獄,根本違背了基督教的教義。我是否以行動來妥協於撒旦並不重要,因為在此之上還有更重要的,就是我是否相信並降服於上帝

 

  • 總結

我們的信仰絕不是嚇死人的信仰,而是喜樂、復活、有永生盼望的信仰。打疫苗於否,只要凡出於對主的信心都是好的,在疫苗普及而至對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時代,信徒衡量和判別的出發點應該是「打與不打對主有什麼益處?」,而非「打與不打對我有什麼益處?」,同時,也千萬不要為撒旦和永死的原故作為抗拒疫苗的理由。

 

求主賜我們謙卑的心,我們不能作真理的主,每一個人(包括自己)都當虛心聆聽祢的教導, 除去謬誤的思想,在合宜的真理中尋求上帝所賜生活的智慧。阿們。

 

幫助考量的問題

  1. 回想神給您的召命是什麼?神給您什麼的恩賜?怎樣使用您作祂的僕人?
  2. 默想與信心相關的經文,例如馬太福音五至七章、但以理一章、羅馬書四至五章。
  3. 問自己,因為這個決定,與神之間的距離是走近或是疏遠。

 

arrow
arrow

    grassland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